第三节 俄罗斯之实业革命(第1页)
“近世欧洲史(..)”!
第三节
俄罗斯之实业革命
实业革命
然欲使俄罗斯“冻”而不化日难一日。盖当十九世纪末年蒸汽机工厂制度及铁道等引入国中,极足以促进民主思想之传播,摇动数百年来俄罗斯之农民生活。俄罗斯天产虽富,对于机器之应用较西部欧洲诸国独后。盖资本稀少,交通不便,而政府中人又无提倡之者。
实业之骤兴
佃奴之释放虽有缺点,而独有利于工厂之发达。盖农民每得离其村落赴城市为工人也。当一八八七年至一八九七年间工业上出产品之价值增至一倍;工人之数自一百三十一万八千零四十八人增至二百零九万八千二百六十二人。莫斯科一城至是已成为纺织业之中心,机声隆隆,宣布实业新世界之建设。今日俄罗斯之城市有人口十万以上者得二十五处,就中圣彼得堡及莫斯科两城之人口各在一百万以上。实业最发达之区尤推人烟稠密之中西部俄罗斯。
铁道
与实业发达同时并进者尚有铁道之建筑,大都由政府贷款于西部欧洲诸国而进行之。建筑铁道之目的大都以政治及军事为主,然亦有以联络实业中心为目的者。自克里米亚战争以后俄罗斯对于建筑铁道方始尽力实行,盖当战争时因军需运输不便兵士大受苦痛故也。至一八七八年自首都至欧洲俄罗斯边境之铁道已达八千英里以上。至一八八五年向印度建筑铁道之事业开始进行,不久达阿富汗及中国之边境。黑海里海之间亦有重要铁道之建筑。
西伯利亚铁道
俄罗斯建筑铁道工程之最大者首推西伯利亚线,盖欲有事于远东则军队与军需之运输非铁道不可也。自圣彼得堡至太平洋岸之干线于一九〇〇年造成。不久并筑自哈尔滨至旅顺口之支线。故欧洲人之旅行者自哈佛尔(Havre)经过巴黎、科伦(Cologne)、柏林、莫斯科、伊尔库次克(Irkutsk)、哈尔滨以达海参崴(Vladivostok),路程虽有七千三百英里,而沿途安适换车甚少。除干路外并有支线,支线中除造成者外并有在计划中者。将来中央亚细亚一带必能渐成为人烟稠密之区。俄罗斯人之移民多东向者。
一秒记住新域名 www.dayanwenxue.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