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致甘当川剧吼班儿(第1页)

“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作品集(全5册)(..)”!

李致甘当川剧“吼班儿”

◎田海燕

呕心沥血

早上六点半起床,早餐后下楼在小区院子里走三圈;上午,打开电脑浏览新闻和收邮件,或者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必要的活动;午饭后必须午睡,下午会朋友喝茶聊天,或写作;晚饭后下楼散步三圈,上楼回家坐在电脑前写日记,然后将日记发给在国外的儿子和女儿及孙子;晚上十一点钟上床睡觉……

这就是李致离休后的晚年生活,非常有规律。国庆节前,我去看望他,他对我说,这是他的夏时制,如果是冬天,早起时间往后推半小时,晚睡提前一小时。

今年八十三岁的李致,学生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领巾》《辅导员》杂志总编辑,四川省出版局副局长兼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出版总社社长,省政协秘书长、四川省文联主席等职,在众多的职务当中,让人津津乐道最多的是兼任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时的“李老板。”

老板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旧时对著名戏曲演员或组织戏班的戏曲演员的尊称”。李致和以前同样关心支持川剧的李亚群、李宗林,被戏称为川剧的三个“李老板”。

但李致对自己的评价则谦逊得多,他在刚刚出版的《李致与川剧》一书中说:“我当年负责振兴川剧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离休后仍然爱川剧。我了解川剧的一些现状,经常听川剧人讲他们的心愿。为了使川剧这个瑰宝不至消失,我愿为之鼓与呼。我既非在职领导,又非专家学者,只能为振兴川剧当个‘吼班儿’。我年过八十,四肢无力,但中气尚足。既如此,就这样吼下去吧。”

把自己比喻为打帮腔的“吼班儿”,自谦中透着对川剧的真情关爱和呕心沥血。实际上,他对振兴川剧的贡献和作用,远远超出了这本近三十万字的书。

在朱丹枫眼里,他是正确贯彻振兴川剧“八字方针”(抢救、继承、改革、发展)、鼓励大胆探索的积极引导人和执行者,是“愿为川剧奋斗到最后一息”的老领导。

在魏明伦眼里,他是有长者之风的“老大哥”,是川剧人的好朋友,更是一位好读者、好观众,“最难得的一条,就是有胆有识,敢于旗帜鲜明地支持和培育跨越雷池探索与创新。如果说李致支持《巴山秀才》无可非议,他支持《潘金莲》就是招惹非议,敢冒风险了。”

在徐棻眼里,他是“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好兄长,一个可以永远信赖的老朋友。”

在陈国福眼里,他是“‘四卒千军’中走在最前面的‘头旗’”,为振兴川剧、“出人、出戏”鸣锣开道。

在庄家汉眼里,他是为审戏看戏,不顾长途车程,冒雨赶路甚至因熄火推车的“川剧艺苑好园丁”。

潜移默化

那天,我们的谈话内容几乎没有离开过川剧。川剧,成了下午茶的主话题。

李致爱上川剧与家庭氛围有关。出生于成都的他,儿时经常随舅妈看川剧,逐渐有了兴趣。除了舅妈喜欢川剧,李家还有一个大人物——李致的四爸巴金也是一个川剧迷。李致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他成人后第一次在成都与巴老见面时,巴老就把地点约在了川剧剧场。那次巴老回成都写作,在成都住了四个多月,看川剧三十多场,平均每周不少于两场。巴老对川剧评价甚高,称赞川剧剧本的文学性很强,特别是折子戏,觉得它们都是很好的短篇小说,巴老“随便举个例子,川戏的《周仁耍路》就跟我写的那些短篇相似,却比我写得好。”巴老认为《周仁耍路》颇像西洋的优秀短篇作品。

巴老只要回乡,少不了的主菜就是看川剧。李致说,1987年秋,巴老回川,不但应张爱萍将军之邀看了三次川剧,还不辞辛苦专程去了一趟自贡。巴老在上海时就看过魏明伦的《易胆大》《巴山秀才》的录像,很喜欢。那次巴老在魏明伦的陪同下,看了《易胆大》《巴山秀才》《潘金莲》和《四姑娘》四个折子戏,痛快淋漓地过足了川剧瘾。

李致在参与振兴川剧工作期间,曾随川剧团赴上海演出,但巴老因身体欠佳,不能去剧场看演出,周企何、陈书舫、张巧凤、左清飞等演员便去看望巴老,每人为巴老清唱了一段。令巴老又高兴又感动。

1988年1月,巴老获悉周企何逝世,写信给李致:“请代我在他的灵前献个花圈。生命虽短,艺术永在。他会活在观众的心中。”

巴老热爱川剧的点点滴滴,对李致振兴川剧的工作无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巴老的谆谆家训:“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李致铭记于心,行于工作之中。

难舍难分

李致说:“我这个人很怪,上中学时不会背书,甚至被老师打过手心,但看戏,无论是话剧还是川剧,只要多看几遍,就可以大段大段地背出来。曹禺的戏,我能背出许多。”能对台词倒背如流的人,心中大都有一个演员梦,李致也不例外,他曾经的理想是当一名演员。李致长得帅气,特别是脸部轮廓很有型,这也是他想当演员的底气。有人说李致年轻时很帅,八十有三的他反问:“难道我现在不帅么?”好可爱的老人。

周企何的《迎贤店》,是李致百看不厌的一出戏。粉碎“四人帮”后,周企何首演《迎贤店》。戏毕,李致到后台祝贺,然后说:“周老师演出中漏了两句台词。”可见,李致背台词的背功有多么精准。

能背戏的李致还有另一“怪”:如此热爱川剧的“李老板”,如此观看过数百场川剧的“吼班儿”,却不会唱一句川剧。他讲了一个故事:1985年,应西柏林第三届国际“地平线艺术节”邀请,李致任团长率四川省川剧院赴欧洲演出。他们先后在联邦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四国十一座城市巡回演出了二十一场,场场成功。一个多月的时间,坐车穿梭往返于几个国家之间,行程近一万公里。为了打发旅途中的时间,李致向演员们学唱川剧。听说李团长想学唱,演员争先恐后地教他。当时是学会了,可第二天就不会唱了。如此反复多次,还是当天唱得来,第二天准忘。“至今都不会唱一句。”

我们不禁哈哈大笑,这真是太少见了。无论哪个剧种,大凡爱好者都能哼上几句,“李老板”确实是个例外。不过,不会唱并不妨碍李致不能演,他竟然与陈书舫合作演过《花田写扇》,终于过了一把演员瘾。那是1991年,张爱萍将军偕夫人李又兰回成都,与川剧界人士欢聚一堂。李致跟将军开玩笑说:“我和书舫本来要给您表演《花田写扇》,但你们几年不来,我连台词都忘了。”哪知将军一听,非要他们演出不可。李致和陈书舫当即对了一下“马口”,就开演了。

《花田写扇》是大幕戏《花田错》的一折,是陈书舫的拿手戏。陈书舫扮小丫头春莺,李致扮卖字画的落魄书生边吉。不会唱的李致敢演,是因为戏里的边相公主要是表演和道白,没有唱腔。李致演得很认真,台词对答如流,演到一半陈书舫却笑了场,“但我已经进入角色,只得稳起不笑,等书舫接着演下去。”

虽说是一次聚会上的助兴演出,也算是过了一把演员瘾。二十一年后谈起往事,李致仍记忆犹新。他对川剧的殷殷深情,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李致告诉我们,明天晚上自贡川剧团要在锦城艺术宫为庆祝振兴川剧三十年演出《夕照祁山》,要我们一定去看。第二天我们到剧场时,李致已早早地坐在那里。散戏后,他还不忘问我们看戏的感想。

李致与川剧,川剧与李致,分得开吗?难舍难分!

宅女的秘密  孙岩  我的重返人生  在超神学院的那些年  某魔法的霍格沃茨  从精神病院走出的强者  最强上门女婿  奶妈要逆天啊!  周正  两界球王  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  主角的自我修养  元武师傅  孟胜乐  李绩传  明风八万里  孤竹王  都市至尊狂少  飘动的导游旗  30岁中年女人的创业日记  

热门小说推荐
繁华散尽,痴心不改

繁华散尽,痴心不改

你和你暗恋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十年后,一场变故,她沦为陆修繁的情妇而暗恋了十年的那个男人,她念念不忘。陆修繁冲她勾勾手指说简慕,若想他无事,你得乖乖的。那另一个男人却不屑道原来姓陆的见不得光的女人,是你!...

重活一次

重活一次

重活一次,是否还像前世那般碌碌无为?那些在人生的旅途里不经意走失的人,是否还会轻易放手?虽然注定不是什么大人物,但重生本就是上天的最大恩赐!我本平凡,却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未来!让自己的第二次人生,不留遗憾!这里没有那些无谓的装逼打脸和无脑官二代,只是一个平凡人白手起家的平淡生活。2016,我...

宝瞳

宝瞳

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青年,靠着从老家木匠身上学的一点雕刻技艺,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里艰难求生,也许出身平凡的他一生也不过如此。但是,一颗意外得来的佛祖舍利却改变的他的命运。风格多变的中外名画,美轮美奂的陶瓷,古朴大气的青铜器,跌宕起伏纷至沓来。海底沉船孙殿英藏宝太平天国宝藏印度神庙宝藏亚马逊森林黄金城诸多宝藏经他之手一一现世。从此,他的生活就此改变。...

极品修仙

极品修仙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一号木的经典小说极品修仙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修真世界,万年传承,仙王仙帝无穷尽,你方唱罢我登台,欲与天威试比高。数风流人物,还看主角秦风见招拆招。你有你的倚天剑,他有他的锁仙链,都比不过一级小号自带技能贱。此技,官名拾取,俗名,摸尸。...

非常反串

非常反串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岳林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种职业,叫做反串表演当岳林怀着忐忑的心,以一个反串艺人的身份走上舞台后,他的世界开始改变了。快乐的展现着甜美的歌喉,曼妙的身姿,他觉得,这种感觉是如此的美妙。于是,岳林深深地陷入,不可自拔了当观众们都为一个男人可以在台上将女人演得如此出神入化而赞叹时,只有岳林自己知道,他不过是在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而已反串界第一大忌不分台上台下,戏里戏...

八零福宝小甜妻

八零福宝小甜妻

关于八零福宝小甜妻年代宠文基建架空莫南,你是不是喜欢我?苏欣将人壁咚在墙上,奈何对方始终保持着,一副平静到令人颤抖的神情。苏欣只能硬着头皮道莫南,我们搞对象吧。跟前...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