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今天我们写什么李致终于盼到这一天读后(第1页)

“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作品集(全5册)(..)”!

今天,我们写什么

——李致《终于盼到这一天》读后

杨泽明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几乎终日以书为伴,用书香滋养自己的思想,让心灵充满阳光;领略艺术无穷的魅力,探寻创作坎坷的蹊径。最近,我抱着学习和取经的态度,认真拜读了李致老的散文集《终于盼到这一天》,从中深受启发,获益非浅。冥冥中我的脑子豁然一亮,蓦然明白了:散文是社会大波澜里喷涌出的浪花,是探察心灵的窗口。血管里流出来的自然是血,经过民族血管过滤的才算是真正的好作品。回答了我关于“今天,我们写什么?”——这样较长时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是的,在我们这个散文的泱泱大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散文一直是文坛的主力。其实绩也在小说、诗歌、戏剧之上。据1997年《光明日报》载:“有人统计,目下全国各报刊每天平均刊发20多万字的散文,一年约刊出七千多万字。”由此看来,“今天,我们写什么?”显然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尤其是面对新世纪的文坛,提出这样的问题仿佛十分幼稚可笑。其实,当今文坛的许多作者,并没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一个作者,倘终日徘徊于亭子间,凭一点儿肤浅的感觉,便大写些时装口红,美酒咖啡,花儿鸟儿,猫儿狗儿,等长吁短叹、无病呻吟的文字垃圾。除了在“八卦”小报小刊捞点儿散碎银子外,只能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不错,大题材的确能够写出大文章(当然,缺乏艺术概括力和表现力的作者例外),而小题材无论怎么“注水”或添加“三聚青胺”也难免仍然是小。我并非题材决定论者,我是想说选择题材乃是决定作品成败的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在读李致《终于盼到这一天》的同时,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上世纪“散文热”高峰期的盛况,重温巴金的《随想录》、丁玲的《“牛棚”小品》、韦君宜的《思痛录》、杨绛的《干校六记》、白桦的《百年悲情》、金辉的《百年黄河》等等取精用宏、气度不凡的上乘之作,像沉雷、警钟和杜鹃啼血般的呐喊撼动读者心扉,感人肺腑。而正是这样一批思想厚重、立意高远、文笔隽永,颇有卷舒风云之色的文字,让人们触摸时代脉搏的跳动,感受历史灼人的体温,领略人生沉浮的悲欢。唤起人们警醒与反思。直面这批颇具震撼力和渗透力大著,可见散文选材的重要。

然而,当“散文热”的浪潮渐次消退之后的文坛,厚重沉雄的散文便有如凤毛麟角般难得一见了,大量充斥报刊的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顾影自怜的无端惆怅,绵软无骨的小情小趣,甜腻腻、酸溜溜的唠叨、自恋等等,无形中引人迷惘,催人衰颓。此类既缺血又缺钙的散文,题材本身就具有先天性局限,连“小摆设”恐怕也未必够格,只能说是空壳散文。究其根源,首要的是物欲膨胀、道德危机,导致不少作者价值观的巨大变化,使散文在文坛低下了高贵与尊严的头颅,日趋世俗化、贵族化;其次是有的作者不适应多元化、众声喧哗、浮躁、真假难辨的生存空间,导致散文失去的评判优劣的尺度和部分读者的疏离;再有便是散文理论滞后,不少人仍习惯于把散文置于“小摆设”的边缘地位。理论家们对于在“伤痕”和“反思”文学中倏然异峰突起的“散文热”的内在因素、外在条件及得失,懒于从理论上进行梳理、从哲学的高度加以阐述。依然轻车熟路沿用“传统”与“古典”的理论对新时期的散文进行解构。显然缺乏理论创新的精神和跨越的勇气。今天,当我们面对新世纪散文令人堪忧的现状时,我们不得不郑重思考和严肃对待:今天,我们写什么?这是任何一位严肃的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还好,困惑中我幸运地拥有李致老的大著《终于盼到这一大》。这本书共30余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真切的感知与慧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采用缜密精当的艺术构思、“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简洁凝练的白描语言,敦厚沉雄的清新格调,营造出开阔的境界,深邃的意蕴,揭示“十年浩劫”所酿成的大灾大难——“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滔天大罪。同时,作者还将在“人妖颠倒”的非常年月里,自己被摧残、被凌辱的不屈的灵魂活脱脱的摊放在阳光下,供读者阅读和拷问。并与他共同分享把“四人帮”押上历史审判台的欢乐和喜悦!作者文笔非常老到,看似平静超然,但却十分深沉灵动,展示出作者对于白描语言艺术的运用深厚功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作者的朴实无华的文风,让我隐隐感到似乎他与他四爸巴金一脉相承。边读边掩卷沉思,我充分领略了醇文如酒、悲文如泣、怒文如刀的情韵。书中多数篇章都是今天我们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范文。

在“文革”那个黑白颠倒、妖魔横行的年月,血腥与恐怖,令人不寒而栗。记不住是哪一位思想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物质的贫乏暴露社会的黑暗,精神的贫乏显示民族的衰老”。“十年浩劫”的日子,我们可说是跟“黑暗”与“衰老”结伴同行。如今,“文革”的灾难随着时间无情的冲刷日渐被人淡忘,甚至集体失忆。特别是当代的青少年,许多人更不知道“文革”为何物。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应当静下心来读读李致老用汗水、泪水和血水浇铸的《终天盼到这一天》——中国“文革”博物馆的一块沉甸甸的基石。当我读着李致老笔下《小屋的灯光》《白发》《我淋着雨,流着泪,离开上海》,以及《“生前友好”戴云》《迟献的一朵小花》等淋漓尽致的倾吐胸中的块垒的篇章,展示出他身处“牛棚”却跟亲人们和友人们患难与共、脉脉相通的情景。读着读着,顿觉心里猛然一热,不知为什么潸然流下了泪水。噢,是作者真诚、炽热、崇高、纯洁的情感如此强烈感染着我,冲击着我,震憾着我!眼前恍然喷涌着深情的大波,迸溅出一束束皎洁浪花,是那样壮丽、奇妙,令人心弦共鸣共振,慨然触摸到那个已经逝去的时代难以平复的伤痕。从而昭示子孙后代:以史为鉴!——“文革”那样的闹剧、悲剧、惨剧,决不能再次在中国的舞台重演!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对“文革”血泪斑斑往事的回眸与控诉,还让我听到了他对人性、理性和良知回归的大声疾呼,叮嘱人们珍爱今天的生活,让断片的人成为完整的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读罢《终于盼到这一天》,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让我们直面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甜蜜与苦涩同在、欢乐与哀伤交织的时代,根植于历史转型期的阵痛中既非天堂亦非地狱的现实生活,以国家的兴衰为己任,与芸芸众生同呼吸共命运。那么,今天我们就写:人性的回归、理性的复苏、良知的再生吧!同时,为了新的一轮“散文热”再次在中国文坛大放异彩,我这里用外国的一位史学家房龙的话作为此文的结尾。房龙说:“真正的艺术家和真正的哲学家一样,是个开拓者。他们离开人们经常走的路,常常一去就是几年,去找一条新路,常常一去不复返。可能在寻找高峰的时候,被洪荒吞噬。……拓荒者在孤独中死去,正好说明艺术家在精神世界里远远走在一般人的前面。”我愿以此与尊敬的李致老共勉!

2008年11月21日初稿

奶妈要逆天啊!  孤竹王  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  都市至尊狂少  孙岩  李绩传  宅女的秘密  从精神病院走出的强者  最强上门女婿  某魔法的霍格沃茨  我的重返人生  元武师傅  30岁中年女人的创业日记  主角的自我修养  明风八万里  孟胜乐  周正  飘动的导游旗  两界球王  在超神学院的那些年  

热门小说推荐
繁华散尽,痴心不改

繁华散尽,痴心不改

你和你暗恋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十年后,一场变故,她沦为陆修繁的情妇而暗恋了十年的那个男人,她念念不忘。陆修繁冲她勾勾手指说简慕,若想他无事,你得乖乖的。那另一个男人却不屑道原来姓陆的见不得光的女人,是你!...

重活一次

重活一次

重活一次,是否还像前世那般碌碌无为?那些在人生的旅途里不经意走失的人,是否还会轻易放手?虽然注定不是什么大人物,但重生本就是上天的最大恩赐!我本平凡,却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未来!让自己的第二次人生,不留遗憾!这里没有那些无谓的装逼打脸和无脑官二代,只是一个平凡人白手起家的平淡生活。2016,我...

宝瞳

宝瞳

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青年,靠着从老家木匠身上学的一点雕刻技艺,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里艰难求生,也许出身平凡的他一生也不过如此。但是,一颗意外得来的佛祖舍利却改变的他的命运。风格多变的中外名画,美轮美奂的陶瓷,古朴大气的青铜器,跌宕起伏纷至沓来。海底沉船孙殿英藏宝太平天国宝藏印度神庙宝藏亚马逊森林黄金城诸多宝藏经他之手一一现世。从此,他的生活就此改变。...

极品修仙

极品修仙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一号木的经典小说极品修仙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修真世界,万年传承,仙王仙帝无穷尽,你方唱罢我登台,欲与天威试比高。数风流人物,还看主角秦风见招拆招。你有你的倚天剑,他有他的锁仙链,都比不过一级小号自带技能贱。此技,官名拾取,俗名,摸尸。...

非常反串

非常反串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岳林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种职业,叫做反串表演当岳林怀着忐忑的心,以一个反串艺人的身份走上舞台后,他的世界开始改变了。快乐的展现着甜美的歌喉,曼妙的身姿,他觉得,这种感觉是如此的美妙。于是,岳林深深地陷入,不可自拔了当观众们都为一个男人可以在台上将女人演得如此出神入化而赞叹时,只有岳林自己知道,他不过是在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而已反串界第一大忌不分台上台下,戏里戏...

八零福宝小甜妻

八零福宝小甜妻

关于八零福宝小甜妻年代宠文基建架空莫南,你是不是喜欢我?苏欣将人壁咚在墙上,奈何对方始终保持着,一副平静到令人颤抖的神情。苏欣只能硬着头皮道莫南,我们搞对象吧。跟前...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