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事务局监控的内部目标已经逐渐转换,多是牧守一方的地方大员,而对于朝中的重臣皆已放松。这不仅是因为赵昺的地位已然稳固,也因为经过十几年的大浪淘沙,能够手握权柄的中枢重臣业已赢得了他的信任,也经受住了考验,即便政见上会有争执,也是内部矛盾,不会出现叛国和造反的的事情发生。
内部监控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则是民间舆论和门阀世家。民是立国之本,作为统治者当然要清楚百姓所想、所求,以及与朝廷间的矛盾。至于那些门阀世家及乡绅在赵昺发起的历次革新中受到打压,利益受损;且他们往往与朝廷官员和士林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影响民间舆论的能力,甚至左右地方基层政权的本事,却又对朝廷政策多有不满。因此对他们的监控向来很严。
事务局的精力毕竟也是有限的,所以对于那些多如牛毛的基层官员除了特定人员,监控几乎是空白,赵昺对他们情况的了解主要地方主官和吏部及主管部门的奏报。而这些处于官僚系统末端的官员选拔和任免根本不需他过问。
所以赵昺反而对基层官员境况和思想了解最少。而早在琼州之时他就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原’定为朝廷奋斗的远期目标,当然那个时候大家朝不保夕,十个有八个不信,他权当是鼓舞士气的口号,而行朝上下就当小孩子说梦话。
在收复江南,朝廷重返临安之后,赵昺再次提出当前最大的任务就是‘收复故都,北定中原’,当时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还惹得江南人士的反对,但是朝中大多数官员却是赞同的,觉得这个目标已非是可望不可及了。
不过在第一次北伐之时还是引发了一场风波,但赵昺在朝中有识之士和军队支持下取得了胜利,收复了两淮地区和襄樊,夺占了川蜀,可依然没有能够完成收复故都的目标。而他的初心未改,依然将消灭蒙元,收复中原作为当前最大的任务。
在其后的五年间,赵昺整顿内部,发展经济,整训军队,积累钱粮,准备二次北伐。而此次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支持,反对声音式微。因此二次北伐无论是政治上、军事上,还是经济上准备皆是最为完备的。而在这里听到基层官吏似有不同的意见,不能不引发他的警惕……
“黄队正,我觉得北伐快要结束了!”朱瑜见赵昺感兴趣,在马上向其歪歪身子轻声道。
“为何?当前我大军连战连胜,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深入蒙元京畿腹地,据大都不过六百里,怎会骤然结束呢?”赵昺摇摇头不解地问道。
“这些事情我不明白,但是这些日子听说了不少传言,其中不乏是出自朝廷大员之口,他们言称皇帝圣明威武,定然会吸取前时的教训,收复‘三都’后便要停止北伐,与蒙元达成和议,以保我大宋万代江山!”朱瑜言道。
“你相信此说?”赵昺皱皱眉道。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说‘造谣’者是反对北伐,可其又对自己并无恶感,反而听着有些敬佩之意;若说其没有恶意,但又说出北伐要半途而废之言,有质疑圣断,动摇军心之嫌。
“我当然是希望陛下实现收复中原之志。”朱瑜毫不犹豫地道,“其一,吾已经虚度三十余载,尚是不入流的小官,当然亦想能够立些微功,再进一步;其二,当下朝廷收复失地万里,正是用人之时,许多入选北地为官者皆是官晋一品,我若能留在北地,说不定也能摆脱这监当官的身份,转作亲民官;其三,陛下圣谕说的好,蒙元乃是浪子野心,亡我中国之心不死,只有将其远逐漠北,才能解我中原之危,子孙万代永享太平盛世。”
“若我朝官吏皆如汝想,皇帝必然倍感欣慰的。可为何又有希望北伐至此结束之言呢?”赵昺点点头,其言中虽有自私的念头,但若是当官的没有了‘上进心’,自己又如何掌控呢?
“其实那些希望结束北伐的也非是反对陛下之策的,只是希望能够适可而止,免于重蹈当年端平入洛的覆辙,进而导致亡国的悲剧。”朱瑜言道。
赵昺听了这个理由有些哭笑不得。当年此议起于早在金亡之前,南宋的部分有识之士就曾预言“金亡而中国之忧始大”。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南宋有人提出“守拒河关,收复三京”(汴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的主张。
而提出这一战略的是时任淮东制置使赵葵及其兄两淮制置使赵范。时任南宋丞相的郑清之支持了赵氏兄弟的构想,目的在于恢复黄河防线,为接下来的战争争取一个有利态势。凭心而论,赵昺也觉得彼时收复三京的构想对于南宋来说,可能是最有利的方案。
那时蒙古正是兴起之时,大军的野战能力在当时天下无敌,时在决定金国最后命运的三峰山之战中,蒙古军在深入敌境,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也能逆风翻盘,全歼金军十余万。金最后的主力被消灭,完颜彝等名将或被俘或被杀,金国灭亡已成定局。
可此时金国妄图从南宋夺取国土,补偿被蒙古侵吞的疆土,依然对宋保持军事压力。蒙古为迅速灭亡金朝,则希望联宋夹击金朝。在此形势下,南宋朝廷上下也普遍认识到“蒙鞑豺性,甚于金贼”,又为何做出联蒙灭金的决策呢?
赵昺以为当时宋朝从皇帝到朝廷枢臣也并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们也想将防线尽可能推进到中原一带,让即将到来的战争远离本国精华统治区,以黄淮防线为抵抗前线,尽量拖延蒙古南侵时间。
同时以为面对蒙古军如此恐怖的野战能力,以步卒为主的南宋军队想要抵挡,依靠天险成功的几率会更高。且认为金国能守住关河防线,那么大宋也未必不能。
问题是,当时的三京地区地区早不是北宋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样子了。蒙古人在南下过程中的杀戮与破坏,尤其是引黄河水破汴梁的行为,让当地人口锐减,道路泥泞……宋军的后勤运输难于登天。结果宋军在收复三京后又不得不放弃,而且损失惨重。
更可怕的是这次被后世称之为端平入洛的军事行动,不仅没有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还给蒙古人提供了开战的借口,导致宋蒙战争全面打响……
“朱兄以为当下是要停战了?”赵昺皱皱眉道。
“不满黄队正,本我是不信的,但是现在上官们一日三催的让将积存在两淮的粮草和弹药送往前方,而大军却放弃大好战机停滞不前,又不得不信啊!”朱瑜叹口气道,好似自己快要到手的功劳要飞了。
“看朱兄甚是惋惜啊,可是战是和皆是上官们操心的,我们也决定不了。”赵昺也装出一副惋惜的模样道。
“话虽如此,可就此放弃北伐实是让人不甘心啊!”朱瑜不忿地道,“此时非彼时,两厢的形势早已大为不同,怎可同日而语!”
“哦,朱兄有何高见?”看其痛心疾首的样子,赵昺心中好笑,却装作惊诧道。
“高见说不上,但也有些浅见。彼时虽形势恶劣,金国也只是苟延残喘,难以对我朝形成威胁,却可以隔离与蒙古直面,让其在前挡灾,北伐等于自寻死路。”朱瑜轻叹口气,又向赵昺这边凑凑道,“其实那时政局已经一团乱,仓促北伐实是寻死,而这皆因大官家一己之私,才埋下亡国之祸根。”
“这话怎讲?”赵昺听其竟敢妄议先帝,胆子实在是不小,却又按捺不住好奇心,想听听其的说法。
“黄队正也是读过书的,当知理宗帝并非宁宗亲子,只是皇室远宗!”朱瑜给了赵昺一个你应懂得的眼色,见其轻轻点头后才又道。
“理宗能登位,完全是因为史弥远与原本的太子后来的济王有矛盾,为了保住权位而扶其上位。但他即位后,还有人不服,拥戴济王登基发动兵变,虽然兵变被平定。但百姓依然对其风评不佳,以为他不过是个篡位小人,而且并非先皇亲子,不过是个疏远宗室,根本没有资格登大位。”
“如此情形之下,其能怎么办,又能如何?总不能杀光所有百姓吧!”朱瑜摊摊手道。
“不错!”赵昺只能点点头道。
“所以其也是高人,此时选择北伐灭金,通过逼死金哀宗,夺取他的尸体,则可洗雪靖康之耻,又能巩固他的皇位。但是这只是第一步,端平入洛就是第二步!”朱瑜摆出一副自己早已窥破天机的样子,冷笑声接着道。
“其实他要的是收复洛阳,收复开封,如果不能长久占领,哪怕收复一天都可以只他要的是能够祭拜先帝的陵寝,修复损毁的先祖皇陵。这样他就做到了我朝南渡后历代皇帝都没有做到的伟业,就成为了太祖宋太宗的孝子贤孙,而我朝臣民将不会再质疑他皇位的合法性,只会记得他是一个复仇雪耻,并祭拜过先皇陵寝,告慰过祖灵的皇帝……”
read3();看小说,来小燕文学,关闭阅读模式,体验高速阅读!
重生八零之极品亲戚都爱我 心尖蜜宠:帝国总裁疼入骨 修真弃少混花都 地球灭亡倒计时 养兽为妃 一胎二宝:总裁的天价宝贝 奶爸的修真人生 你的灵兽看起来很好吃 锦绣重生:早安傅太太 季小姐的影帝先生 神工 一胎双宝:总裁爹地太会宠 大国高科 头号男秘 言弈赵筱月 武道凌云 纪小姐的甜蜜独家 农女殊色 从吞噬开始 极品花都医仙
一个被坏人陷害的高三学生崔杰,被枪毙后灵魂居然俯身在一个皇帝身上,而这个皇帝是一个只有不到一年皇帝命的无道昏君弘光帝朱由崧,也就是历史上的南明小朝廷。崔杰会怎么做呢?想知道就看下去吧!本书不但是跟风(疯),而且还涉嫌抄袭,看惯了历史人物着忙赶场的你肯定深有体会,不说了,看吧!战国时代和三国时代,天下大乱,战火纷飞,派系林立,民不聊生,但是这两个时代天下虽乱,但贤良辈出,由乱而治,独独清末民国时代,可谓一个大乱场,非奸雄不能得势,好人的下场都很悲惨。新书后光绪时代之我的奋斗...
如果有一天,末日已经降临,太阳已经消失,会是怎样的世界?面对带来预言中末日审判的众神,面对从此没有阳光的新世界,坚韧的人类文明却没有就此结束。旧时代科技产物沦为废铁后,代表人类原罪的九种灵魂之力,却成为了新文明的基石,那以灵魂为核心的魂晶时代,成就了科学和神秘学交织的第三纪元在废墟之上,古老的英雄史诗化为庇护后人的星魂,身为姜太公的星魂使的江尚,誓言向不朽神明夺回失去的一切。...
哪有什么社会静好,只是有人在暗中为我们负重前行!当我们每天下班回来,躺在床上,玩着手机时,您,是否知道,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保卫人民的安全,而在浴血奋战!此书献给我华夏千千万万的英雄!你们才是真正的战神!!!...
美丽霸道而不可亲近的女领导,此时就衣衫不整的躺在自己的怀里。本来就满身是火的刘立海,全身的血液狂涌,整个人更加紧张和不安起来。阴差阳错,让刘立海的邪念大发用强...
遭遇背叛后,唐若初找了素昧平生的某人组团结婚,各取所需。却不料,这一场婚姻是她整个人生的转折,前路生死未卜,是又一场虐心的疼痛,还是真正蜕变的甜宠,亦或者是她这辈子对爱情最后的停靠?...
风起乱世天地劫,生死离渊一念间,有进无出生者墓,有来无回死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