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宋锦加金至少有两种方法,我们已经知道。一即古代之金薄法,宋代称为明金。《洛阳花木记》称,牡丹中有“蹙金球”,以为色类“间金”而叶杪皱蹙,间有黄棱断续于其间,因此得名。又记“蹙金楼子”,情形也相差不多。宋人欢喜把本色花鸟反映到各种工艺品上去,若反映于丝织物上时,自然即和建筑中的彩绘勾金,及现在所见织金妆花缎用金情形大体相合。宋锦中是有这种格式的。加金有多少不同,在宋人通呼为“明金”。记载这种丝织物名目,花纹和用处较详的,以《大金集礼》提起的比较多而具体。说的虽是南宋时女真人官服,我们却因此明白许多问题。因为这种服制花式,大多是抄袭辽和宋代的。也有捻金锦,如明、清捻金或库金。文献上提起捻金锦的,多在南北宋之际。《大金吊伐录》记靖康围城时,宋政府和金礼物中即有金锦一百五十匹。周必大《亲征录》称南宋使金礼物中,即有捻金丝织物二百匹。周煇《清波杂志》卷六,载给北使礼物,也提起过青红捻金锦二百匹。又周密记南宋初年高宗赵构到张浚家中时,张是当时有四万顷田著名大地主,献锦数百匹,其中也有捻金锦五十匹。可知这种捻金锦在当时实在是有代表性的高级丝织物。同时也说明这种金锦,至迟在北宋中叶已能生产,但始终不会太多。《大金集礼》又叫作“捻金番缎”,说明从金人眼目中它既不是中国织法,也不是金人所能织,显然是西域金绮织工做的。又叫作捻金绮,和锦的区别或在它的织法上。关于这种织工,南宋初洪皓著《松漠纪闻》说得极详细:
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女真破陕,悉徙之燕山。甘、凉、瓜、沙。旧皆有族帐,后悉羁縻于西夏。惟居四郡外地者,颇自为国,有君长。其人卷发深目,眉修而浓,自眼睫而下多虬髯。帛有兜罗绵、毛罽、绒锦、注丝、熟绫、斜褐。又善结金线。又以五色线织成袍,名曰克丝,甚华丽。又善捻金线,别作一等背织,花树用粉缴,经岁则不佳,惟以打换达靼。辛酉岁,金人肆眚,皆许西归,多留不反,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盖与汉儿通而生者。
这个记载极其重要。我们知道,唐代工艺生产中若干部门,是和印度、波斯、阿拉伯,或西域回鹘技工关系密切的。丝织物加金工艺,在唐代得到高度发展,由金薄进而为捻金,和这个盛于唐、到宋代入居秦川为熟户的回鹘,必有联系。金人称“捻金番缎”,也是这个原因。
金锦中明金和捻金花缎,说得比较具体的,是《大金集礼》提起金人服制中的种种。可知道明金还是用处多。时代稍后记录中,元人费著作的《蜀锦谱》只提及一种,可推测得出纹样的,即“簇四金雕锦”。如簇四和营造法式彩绘簇四金锭相通,金雕即盘绦,则这种锦必然是捻金,不是明金。因为这种锦正如同琐子一样,捻金可织,片金织不出。至于陶宗仪《辍耕录》说的一种“七宝金龙”宋锦,却有可能是片金兼捻金两种织法,明织金中还保留这种锦类式样。
更详细地叙述这种宋代金锦花纹色泽的,只能靠时代晚后三百年《天水冰山录》记严嵩家中收藏的宋锦名目得知。记录中明说是宋锦的,计有大红、沉香、葱白、玉色种种。其中有三种织金锦,名目是:青织金仙鹤宋锦,青织金穿花凤宋锦,青织金麒麟宋锦。
这个文献对于明代锦缎名目,记得非常清楚,当时说宋锦,必有不同于明锦的地方,如不是宋代旧织,也必然是宋式锦。但宋织锦和明织锦根本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如不能从用金方法上区别,问题就必然是在配色艺术和组织技术上有个区别。从宋代种种工艺来比较,我们都可知道宋锦不可及处,即打样设计时,布置色泽,组织纹样都当成一件大事,而用金从艺术上说来,却不怎么重要。这三种青地织金锦,有可能是部分明金,不是全部用金的。
宋范成大《揽辔录》记南宋乾道六年使金时,在路上见闻和京师印象:
民亦久习胡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以北皆然。而京师尤甚。惟妇女衣服不甚改。秦楼有胡妇,衣金缕鹅红大袖袍,金缕紫勒帛,掀帘吴语,云是宗室郡守家也。
根据这个记载可知,开封被金人占据后,中国淮河以北人民的服装,即多在压迫中改作金制,惟妇女不大变(这里所记某妇人穿的金缕鹅红或系鹅黄,是小鹅毛色。如鹅红,即只能是鹅顶鹅掌红色了)。金人服制各以官品大小定衣服花头大小,文献上记载得极详细。照《大金集礼》记载,且知道官吏衣服上的花纹用牡丹、宝相、莲荷甚多。有官品的通是串枝花。这是沿袭唐碑墓志、敦煌彩绘、《营造法式》、辽陵墓志等等花式而来的。这些花还继续发展到元代“纳石失”金锦纹样中,也反映到明代织金中。史传记载,金兵破汴梁后,除织工外,妇女多掳去刺绣。《金史·张汝霖传》称章宗时为改造殿廷陈设,织锦工用到一千二百人,花费两年时间才完工毕事。后来更加奢侈。这种织工自然大部分即得于汴梁和定州一带,有北宋初年由川蜀、吴越、江南来的头等锦工,也有唐以来即在西北,宋代成为秦川熟户的西域金绮织工。这种织锦工人和中国丝织物史发展,还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即元代纳石失金锦的生产,实由之而来。
《元史·镇海传》说:
先时收天下童男女及工匠,置局宏州(山西大同附近)。既而得西域织金绮纹工三百余户,及汴京织毛褐工三百户,皆分隶宏州,命镇海世掌焉。
这里所谓“西域人”,显然即是洪皓《松漠纪闻》说起过的先“居秦川为熟户”,后为金人迁徙于燕山及西北甘肃一带,为人卷发深目,眉修而浓,眼睫以下多虬髯,善捻金线,又会刻丝织作的回鹘族织工!
镇海管理的丝毛织物生产,即元代著名的纳石失,名义上虽还叫作波斯金锦,其实生产者却有可能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和同化后的金绮工。《元典章》五十八,关于它的使用记载得极详尽。《舆服志》称天子质孙冬服即分十一等,用纳石失做衣帽的就有好几种。百官冬服分九等,也有很多得用纳石失。《元典章》“织造纳石失”条例,许多文件反复说到应如何做,不许如何做。对于偷工减料的低劣货色,禁止格外严,也可反映当时生产量之大。在当时,不仅丝织多加金,毛织物也用金,叫作毛缎子。不仅统治者百官衣服上用织金,三品以上官吏帐幕也用织金(萧洵记元故宫殿廷时曾描述)。国家生产纳石失,不仅宏州设局,另外还设有许多专局,同属工部管辖监督。如撒答剌欺提举司,即有别失八里局。又织染提举司,也有专织纳石失局。《元典章》提起纳石失或织金缎时,虽一再传达诏令,说某某种龙形的不许织造应市,却又说织造合格的即允许市面流行。这种特殊丝织物随蒙古族政权织造了将近一百年,曾经反映到游历家马可波罗眼目中,因之也反映入世界各国人民眼目中。但是这种丝织物,竟和元代政权一样,已完全消灭,明代即少有人提起,这是和历史现实发展不大符合的。
丝织物虽然是一种极易朽败的东西,一世纪的大生产,总还应当有些残余物品留下来,可供研究参考。从图画中可见的,如元帝后妃像中几个后妃缘领花纹装饰,可推测必然是纳石失。元著名武将画像披肩,可能是纳石失。《明实录》记洪武初年赐亲王、功臣锦绮织金,必然还是元代库中旧存旧样丝织品。明初画像服饰材料,因之也必然有部分反映。
实物发现最有希望的地方,是故宫和中国北京和西北各地大喇嘛庙里,保存得完完整整的成匹成幅的直接材料,因明、清二代的兴替,宫廷中或已无多存余。至于零碎间接的经垫、佛披、幡信、袈裟和其他器物及密宗佛像边缘装饰上的,却必然还有不少可以发现。在故宫库藏里,许多字画包首,册页扉面,和其他宋、元旧器衬垫丝织物,同样可希望这种发现。其次,即明《大藏经》使用的经面、经套,其中织金部分,或出于纳石失式样,或即是本来的纳石失。前一部分,北京庙宇里的东西,剩下的也已经不会怎么多。因为元、明以来密宗佛像,近数十年被帝国主义豪夺巧取,盗出国外的不下万千件。稍好的就不容易保全。但是,即就北京市目下能得到的而言,如果能集中一处,断缣败素中还是可希望有重要发现(有小部分可能是宋锦,大部分却是明织金锦缎,纹样还是极有价值的)。西北区大庙宇,由于宗教传统的尊重,不受社会变乱影响,就必然还有许多十分重要的材料。故宫收藏则从中得到的明、清仿宋彩锦,或多于元纳石失金锦。至于明《大藏经》封面,就个人认识说来,即这份材料,不仅可作纳石失金锦研究资料,好些种金锦本名或者就应当叫做纳石失,并且还是当时的纳石失。
我们说明代加金丝织物,大都是元代纳石失发展而来,从《野获编》记录洪武初年,向北方也先聘使礼物中的织金名目,也可见出。五彩织金花锦由一寸大散答花朵到径尺大的大串枝莲、大折枝牡丹,和三五寸花头的蜀葵、石榴、云凤、云龙、云鹤,不宜于衣著,可能作帐幔帘幕、被褥的材料,和其他文献记录比较,我们就会具有一种新的认识和信念,纳石失金锦问题,虽在多数学人印象中,还十分生疏,却是一个可以逐渐明白的题目。明织金是一个关键,必须给以应有的重视。其次,即现存故宫部分充满西域或波斯风的小簇花织金锦,通名“回回锦”,在乾隆用物帷帐和蒙古包帐檐中都使用到。整件材料,部分还附有乾隆时回王某某进贡的黄字条,可知这类金锦至晚是乾隆时或较前物品。这类回回锦特别值得注意处,即花纹还充分具有波斯风,和唐代小簇花装饰图案近似。在有关帖木儿绘画人物服装和元帝后像领沿间用金锦花纹,也十分相似,元代纳石失也许仅指这类花纹金锦而言,还须待进一步研讨。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为中国丝织物加金历史发展问题,试重复一下,提出如下意见,供国内专家学人商讨:
用金做装饰的丝织物,在战国有可能已产生,汉代以后得到继续发展。但真正的盛行,实只是元、明、清三代。起始应用虽可早到二千二三百年前,作用不会太大,用处也不会如何多。但至迟在东汉时,明金做法已能正确使用。六朝到唐末,是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中,或因佛像中的金襕,影响到封建统治阶级妇女的装饰,衣裙领袖间除彩色描绘外,用金已比较多。特别是当时贵族妇女,需要用金表示豪富甚过于用色彩表示艺术时,金的使用范围必然日渐增加。但是,金银在丝织物中的地位,始终还是并没有超过具有复杂色彩的传统刺绣和织锦重要。在装饰价值上,则只有小部分的泥金缕绣的歌衫舞裙,有从彩色刺绣取而代之的趋势。到唐代,特别是开元、天宝时代,因王鉷、杨国忠等人的聚敛搜刮,杨氏姐妹的奢侈靡费,和外来的歌舞,西域阿拉伯回鹘的金绮织工,以及谄佞佛道的风气,五者汇合而为一,织金丝织物需要范围就日广,生产也必然增多。到这个时代,用金技术已经绰有余裕。但用金事实,还是在社会各种制约中,不可能有何特别发展。到宋代,因承受唐末五代西蜀、江南奢靡习惯,用金技术更加提高,织金、捻金和其他用金方法已到十八种。但使用还是有个限度。譬如说,封建帝王亲戚服制上常用,一般中等官吏衣服即不会滥用。妇女衣裙上局部用,全部还是不用。宣和时,更有两种原因,使丝织物加金受了限制,不至于大行于时:
一、衣著中因为写生花鸟画的发展,把丝织物上装饰纹样,已推进了一步。刺绣和刻丝,都重视生色花,能接近写生为第一等。即染织花纹,也开始打破了唐代以来平列图案布置的效果,而成迎风浥露折枝花的趋势。换言之,即黄筌、徐熙、崔白、赵昌等画稿上了瓷器,上了建筑彩绘,上了金银器,这个风气也影响到丝织物的装饰花纹。所以从唐代团窠瑞锦发展而成的八搭晕锦,凿六破锦发展而成的球路等彩锦,几何图案中都加入了小朵折枝花。色调配置且由浓丽转入素朴淡雅,基本上有了改变,金银虽贵重,到此实无用武之地。
二、当时艺术风气鉴赏水准已极高。特别是徽宗一代由于画院人才的培养,和文绣院技术上的高度集中,锦类重设计配色,要求非常严格。金银在锦中正如金碧山水在画中一样,虽有一定地位,不可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徽宗宣和时,庭园布置已注意到水木萧瑟景致,桫椤木堂的建造,一点彩色都不用,只用木的本色,白粉墙上却画的是浅淡水墨画,和传世王诜的渔村小雪,赵佶自作的雪江图近似,在这种宫廷艺术空气下,丝织物加金,不能成为一个主要生产品,更极显明。
属于金工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似乎稍有参差。关于金薄、缕金、捻金技术的进展,照近三十年考古材料发现说来,商代即已经能够捶打极薄金片。春秋战国之际,在青铜兵器和用器上,都用到这种薄金片和细金丝镶嵌,就处理技术上的精工和细致而言,是早超过缕金丝作衣饰程度的。洛阳金村发现的一组佩玉,是用细金钮链贯串的。寿县和河南出土,捶有精细夔龙纹的金质片,可作战国时期金工高度技术的证明。特别是三年前在河南辉县发现的金银错镶松石珠玉彩琉璃带钩,和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出土的铁错金银加玉带钩,实可作公元前五世纪中国细金工艺最高记录的证明。这个时期的巧工,文献上虽少提及出处,一部分来自楚民族和西蜀,可能性极大。到汉代,技术上有了新的展开,用金风气发展,仿云物山林鸟兽缕金错银法,已打破了战国以来几何纹图样,漆器上的金银扣和参带法,且使用相当普遍,中等汉墓里即常有发现。讲究处则如《禹贡文奏》和《盐铁论·散不足篇》所叙述,许多日用小件器物都用金银文画装饰。鎏金法应用更加广泛,且使用到径尺大酒樽和别的用具上。但从用金艺术说,比起战国时实在已稍差了些。这个时期蜀工已显明抬头。西北和乐浪所发现的漆器中,都具有文字铭刻。蜀工之巧在汉金银扣器中已充分反映出来。随同丝织物生产的发展,西蜀丝织物加金的技术,必然和扣器有同样成就,到汉末才逐渐衰落,但生产还是能供应全国需要。
晋人奢侈而好奇,王恺、石崇辈当时争富斗阔,多不提金银珠玉,只说南方海外事物中珊瑚犀象,和新兴的琉璃。在这种情形下,自然不会以金银装饰为重。北魏羌胡贵族多信佛,用金银作佛像和建筑装饰,均常见于史传。但作衣服似和社会要求不大相合。石虎是极讲究用金银铺排场面的一个胡人,算是极突出的,史传才特别反映。西域金工做的捻金丝织物,亦必然在这个时期才比较多。南朝似乎犹保留了汉以来金银镶嵌工艺传统,常见于诗文歌咏中。但这个时代正是越州系缥青瓷在社会上普遍受尊重的时代,金银器在社会上能代替富贵,却不能代表艺术,即衣裙上用金,诗人形于歌咏,也着重在豪华,和服饰艺术关系就并不多。到唐代,豪华和艺术才正式结合起来,这从现存金银平脱和金银酒食用具在工艺上达到的艺术标准可见。但丝织物加金还不是工艺中唯一的重点。因为唐人重色彩浓丽,单纯用金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金的装饰作用,已在丝绣织物上加多,还不至于大用。有捻金、织金等十四种方法,一般使用的是女人服饰上的泥金银绘画。
宋代丝织物用金方法已加多,但工艺重点则在瓷器、绘画和刻丝织锦。瓷器装饰金银,虽从五代吴越起始,并无什么美术价值。宋代定州瓷器,虽还用到这个传统,用金银缘边,分量已减少成薄薄一线。绘画用大小李将军作金碧山水法的赵千里,在宋人画中,即只代表一格,并非第一流。刻丝重生色花,不重加金。克金还未发现。锦缎则如前叙述,要求艺术高点在色彩配合,不在金银。宫廷中织金丝织物,或有相当需要量,一般社会对锦缎要求,必不在加金。因此加金丝织物,不可能在北宋早期有极多生产。文彦博在成都为贡谀宫廷织造的金线莲花灯笼锦,近于突出的作品。南宋捻金锦已当作给金人的重要礼物,在南方大致还是发展有限。因织金固需要一套极复杂的生产过程,更重要的还是极大的消费。南宋时经济情形,是不可能如元、明以来那么大量消费金银到丝织品上去的。《梦粱录》虽提起过这个偏安江南的小朝廷,由于上下因循苟安心理的浸润,和加重税收聚敛,经济集中,社会得来的假繁荣,都市中上层社会,靡费金银的风气,因之日有所增。一个临安就有许多销金行,专做妇女种种泥金、印金小件用品,但是捻金、明金,由于技术烦琐,在当时使用还是不会太多。
织金的进一步发展,和女真人占据北中国有密切关系。
至于女真人对于丝织物加金的爱好,则和它的民族文化程度有关。金人兴起于东北,最先铁兵器还不多,用武力灭辽后,民族性还是嗜杀好酒。围攻汴梁时,种种历史文件记载,说的都是搜刮金银、掳掠妇女为主要对象,虽随后把户籍、图书、天文仪器和寿山艮岳一部分石头,也搬往燕京(这些石头最先在北海,明代迁南海瀛台)。作设都北京经营中国的准备。金章宗还爱好字画,和一群附庸风雅的投降官僚文人,商讨文学艺术,其实只是近于笼络臣下的一种手段。全个上层统治心理状态,金帛聚敛和种族压迫实胜过一切。八百年前的金代宫室布置,真实情况已不得而知。惟从《张汝霖传》称用一千二百织锦工人,工作两年的情形看来,却可以想见,当时土木被文绣的奢侈光景。金人始终犹保持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除服饰外,帷帐帘幕使用格外多,建筑中许多彩画部分,在这时节是用丝织物蒙被的。大串枝花丝织物的发展,必然在这个时期。《大金集礼》载文武官服制度,和其他使用织金丝织物记载,都叙述过。元官服制度多据金制,《辍耕录》记载可知。元代的纳石失金锦,就由于承袭了这个用金风气习惯而来。《马可波罗游记》说的,用织金作军中营帐,延长数里,应是事实。
丝织物加金盛于元代,比金人有更多方面的发展,由许多原因作成。这和当时蒙古民族的文化水准、装饰爱好、艺术理解都有关系。更重要还是当时国力扩张,及一种新的经济策略,用大量纸币吸收黄金方式,统治者因而占有了大量黄金的事实分不开。如没有从女真、西夏和南宋三方面政府和所有中国人民手中及海外贸易,得来的无数黄金,元代纳石失金锦的大量生产,还是不可能的。
锦类的纹样发展,春秋以来常提起的襄邑美锦、重锦、贝锦,虽不得而知,惟必然和同时期的铜玉漆绘花纹有个相通处。到汉代,群鹄、游猎、云兽、文锦和同时金银错器、漆器花纹就有密切联系,已从实物上得到证明。传玄为马钧作传,称改造锦机,化繁为简,提花方法已近于后来织机。《西京杂记》记陈宝光家织散花绫,由于提花法进步,色泽也复杂得不可思议。唐初窦师纶在成都设计的锦绫样子,和文献上常提及的几种绫锦,从正仓院藏中国唐锦中,犹可见到对雉、斗羊、游鳞、翔凤诸式样。余如盘绦、柿蒂、樗蒲也已经陆续从明锦中发现。从这个发现比证中,得知道它和汉代已有了不同进展,颜色则由比较单纯趋于复杂,经纬错综所形成的艺术效果,实兼有华丽和秀雅两种长处。到宋代,因写生花鸟画的进步,更新的大折枝、大串枝和加金染色艺术配合起来,达到的最高水准,正如同那个时代的瓷器和刻丝一样,是由于种种条件凑合而成,可以说是空前的。时代一变,自然难以为继。
在金元之际,丝织物的生产,由色彩综合为主的要求,转而为用金来作主体表现,正反映一种历史现实,即民族斗争历史中,文化落后的游牧民族武力一时胜利时,就会形成一种“文化后退”现象。这种文化后退或衰落现象,是全面的,特别属于物质文化和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工艺,每一部门都有影响的。也只有从全面看,才容易明白它的后退事实。若单纯从丝织物加金工艺史发展而言,则元代纳石失金锦,依然可以说是进展的,有记录性的,同时还是空前绝后的。因为如非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能容许把黄金和人力来如此浪费,生产这种丝织品,使用到生活各方面去,成为一部分人最高美的对象的!
不可不读的文化常识书系·中国文化常识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02·中国政治史 豪门战神狂婿楚叶沈怡雪 吕思勉文集·吕著中国通史(下) 生活家书系·汪曾祺生活美学 吕思勉文集·吕著中国通史(上) 话语权:鲜活好用的对话进击方法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01·中国文化史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套装共3册) 沈从文哲思录 不鄙文丛·中国哲学常识 乔国桢、周铁忠夫妇纪念文集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套装共4册)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 生活家书系·徐志摩生活美学 毕业之后还要上的10堂英语课 大策划迷你Q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03·三国史话 妖魔世界里的武夫 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
只要能够构建一个稳定的法术模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法师!这就是法师的终极奥义!穿越成为贵族之子,带着前世的超级量子计算机,法术模型信手拈来...
一个孤儿,为了保护自己所想保护的人,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魔法师,可是在元素检测是竟然是光与暗的结合体,可是主角没有放弃,那么主角将如何打破这一规律,让光与暗共存,怎么走上魔法的巅峰,请观看我的小说法魔至尊。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想写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谢谢...
秦绯直到死才知道认错恩人,所嫁非人,错把毒蛇当闺蜜!一朝重生归来,她要手握先机先虐渣!脚踩仇人吊打白莲。还要追回那个孤冷的男人宋瑾修喜欢一个小姑娘,一直把她藏在心尖上宠。却看着她嫁人,看着她惨死在自己墓前。强大的执念让他重生回来,发誓要好好保护她,却发现前世那个躲他怕他的小姑娘变了[宠文,爽文]...
林语嫣冷爵枭免费全文阅读简介1结婚一年,老公宁可找小三也不愿碰她。2理由竟是报复她,谁让她拒绝婚前性行为!3盛怒之下,她花五百万找了男公关,一夜缠绵,却怎么也甩不掉了!4他日再见,男公关摇身一变成了她的顶头上司5一边是拿床照做要挟的总裁上司,一边是满心求复合的难缠前夫。6还有每次碰到她一身狼狈的高富帅,究竟谁才是她的此生良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我拿时光换你一世痴迷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可以发站内信息给我,免费帮你找喜欢我拿时光换你一世痴迷的朋友们可以分享到朋友圈QQ好友或微博哦谢谢支持啦...
作为一个吃软饭的赘婿,唐凯一直都不受人待见,处处被人欺负岳母看不起,老婆鄙视,小舅子欺压,情敌羞辱直到有一天,唐凯获得了传承,一代神医横空出世!我要做第一赘婿!...
作者徐怀的经典小说绿了王爷后我怀了三胞胎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一朝穿越,某女成为了带着三个小拖油瓶的大倒霉蛋…也正是因为她的出现,某男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四喜临门的绿帽子王爷…你个负心汉,无情郎!亏我心心念念的都是你!狗男人!黎菀的眸子一直落在墨逸珏身上,忽而瞥见他手腕上的银线,不自神情一愣,这东西似乎脑子微转就继续道我们的曾经你都忘了吗?果然爱会消失吗?爱?这女子真是不知羞耻。墨逸珏神情阴冷,本王与你之间清清白白,何来情爱?不止没有爱,还...